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93篇
  免费   6792篇
  国内免费   3949篇
电工技术   527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452篇
化学工业   9317篇
金属工艺   2299篇
机械仪表   4349篇
建筑科学   3868篇
矿业工程   1926篇
能源动力   5352篇
轻工业   1247篇
水利工程   5917篇
石油天然气   4587篇
武器工业   634篇
无线电   19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60篇
冶金工业   3199篇
原子能技术   1392篇
自动化技术   5360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1506篇
  2021年   1846篇
  2020年   1974篇
  2019年   1696篇
  2018年   1516篇
  2017年   1970篇
  2016年   2210篇
  2015年   2288篇
  2014年   3193篇
  2013年   3790篇
  2012年   3855篇
  2011年   4475篇
  2010年   3051篇
  2009年   3323篇
  2008年   3076篇
  2007年   3628篇
  2006年   3411篇
  2005年   3085篇
  2004年   2516篇
  2003年   2292篇
  2002年   1869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98篇
  1999年   1066篇
  1998年   913篇
  1997年   742篇
  1996年   702篇
  1995年   644篇
  1994年   538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40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正确执行逻辑靶场事件,充分利用试验与训练使能体系结构(test and training enabling architecture,TENA) 资源,对逻辑靶场操作流程进行剖析。理清TENA 与逻辑靶场之间的关系,明确TENA 资源的种类,在对逻辑靶场 操作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逻辑靶场操作的过程及主要活动进行详细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为顺利实施LVC 测试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为改善栅格翼的水动力性能,基于流动不分离理论设计了负压梯度翼型,并将其运用于栅格翼的设计; 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翼型与NACA0015翼型在一定的空化数和攻角条件下的升阻及压力分布特性; 探究了3种叶片间距的负压梯度翼型栅格翼在不同攻角下的升阻、压力及空泡几何形状。结果表明,含攻角时,该翼型对应的临界空化数要比NACA0015的小,但二者升阻系数基本一致; 小攻角情况下,栅格翼叶片数量增加时升力会趋于一常值,但阻力会不断增加; 大攻角情况下,叶片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升力和阻力均明显增加。对于同一叶片间距的栅格翼,攻角越大,栅格翼叶片由上至下空泡的长度和厚度减小的速率越大。对于不同叶片间距的栅格翼,叶片数量越大,各个叶片的压力干扰越剧烈,压差阻力越大,导致升阻比降低。同时,剧烈的压力干扰会导致栅格翼的空泡长度增加。因此,在满足水动力特性要求时,基于该文翼型设计负压梯度翼型栅格翼应尽量减少叶片数量。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现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首次提出并经室内试验验证了涡压挤扩机理。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涡压挤扩环境箱和钢套管实施粘性土和砂性土的涡压挤扩试验,设置于钢套管内的涡压叶片可顺利地将其内部的流态混凝土挤扩到周围的土体中。定义了扩径比,测得不同扭矩条件下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扩径比,并得到其极限扭矩。对涡压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的流动形态进行分析,建立混凝土流动分析模型,得到流态混凝土在涡压腔内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涡压挤扩方法处理地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涡压挤扩方法将为地基处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94.
对敞开式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建立理论解析模型,理论求解发现溶液在常温下再生时存在一个最佳单位面积流量使单位面积蒸发率最大。溶液入口温度和室外风速是决定最佳流量值的2个最重要参数,溶液浓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最大蒸发率影响最明显。当溶液出口温度低于入口温度时,最佳流量不存在,溶液流量越大再生效果越好。当室外风速为2m/s时,溶液再生蒸发率最大。文章全面揭示了影响敞开式集热/再生器性能的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引江济汉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为了保证泵站流道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首先对土石坝渗流的安全监测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监测渗流的设计、对资料的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安全监测的技术内容。最后从应用的角度,说明了提高土石坝渗流安全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7.
行标《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06-2003)中对桩底持力层钻探的要求较为简单,同时,钻芯法中岩石芯样试件的制备,特别是芯样的直径及高径比一直是大家忽视的问题。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基桩钻芯法对桩底持力层钻探的要求,尤其对岩溶地区的基桩钻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借鉴其他行业规范,对芯样的直径及高径比提出了相对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8.
王之千  毛保全  冯帅  杨雨迎  朱锐 《兵工学报》2019,40(10):1977-1986
针对黏弹性胶体在阻尼缓冲器中流动时黏弹性较强,用于模拟和研究阻尼缓冲器间隙流和孔隙流启动流模型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准态特性参数、用于研究黏弹性胶体阻尼缓冲器启动流的分数Maxwell模型。阻尼缓冲器阻尼孔和节流间隙中启动流的流动情况简化为圆管内加速流动和两平行板间一板不动、一板加速运动两种单向加速启动流形式,按照实际工况设立控制方程、初始值和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分数Maxwell模型的数值解,并通过试验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分数Maxwell模型模拟的流体具有良好的黏弹性,其应力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模型参数α、β和ζ的增加,分数Maxwell模型流速分布曲线曲率呈下降趋势;启动流试验测试系统捕捉到的黏弹性胶体在阻尼孔中启动流形状从扁平状发展为抛物线状,该结果与分数Maxwell模型模拟结果变化趋势相同;分数Maxwell模型模拟的流体最大液面高度和最大曲率距离与试验结果相吻合,最大误差分别为4.79%和4.67%,证明了所提出的分数Maxwell模型可准确地模拟黏弹性胶体在阻尼缓冲器的阻尼孔和节流间隙中的启动流特性。  相似文献   
999.
阐述了弹簧阻尼支座减振原理,给出了其构造形式,介绍了拆除构件法中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的计算原理,以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体育场钢结构屋盖作为研究对象,对拉杆系统连续失效情况下结构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弹簧阻尼支座对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场钢结构屋盖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良好,拉杆系统连续失效结构悬挑端最大竖向位移为387 mm,挠度为1/90,不会导致结构整体倒塌; 构件拆除后,结构立即进入运动状态,结构动能、应变能、悬挑端竖向位移、支座腹杆应力均在拆除瞬间陡增,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小,并随时间增加反复振荡,最后趋于稳定,结构重新达到稳定平衡; 采用非线性动力方法计算的悬挑端竖向位移、关键杆件应力略大于静力分析方法,偏于安全; 弹簧阻尼支座能有效减小结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防连续倒塌能力,其减振效果受弹簧和阻尼共同影响; 当结构采用了弹簧阻尼支座等消能部件时,对结构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时应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考虑消能部件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as-solids contact in the fuel reactor of a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system is enhanc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ring-type internals. This can be a key issue for achieving the necessary fuel conversion rates. Wedged rings, previously designed and tested, were found to increase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the counter current section of the fuel reactor and hence, to achieve a more homogeneous particles concentration along this zone.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he mentioned internals on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fuel reactor of a du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system for chemical looping.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cold flow model e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fluid-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ystem equipped with a recently developed residence time measurement device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ferromagnetic tracer particles through inductance measurement. Ring internals proved th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rticles residence time,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is more symmetric and shows lower dispersion, the flow pattern is more plug-flow-like, these effects are intensifi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aperture ratio of the rings. On the other hand, the upward particle transport in the counter-current zone of the fuel reactor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ings, increasing the bypass flow of solids through the fuel reactor's return loop (internal circulation). For high internal circulation rates the solids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fuel reactor is dominated by the bypass effect. The findings may be used for focused design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fluidized bed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